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器簡稱“功放”,是指在給定的失真率下,能夠產生一定的輸出速率來驅動一定的負載(如揚聲器)的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在整個音響系統中起著“組織協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系統能否提供良好的音質輸出。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利用三極管的電流控制功能或場效應管的電壓控制功能,將電源的功率轉換成隨輸入信號變化的電流。由于聲波是不同幅度和頻率的波,即交流信號電流,所以晶體管的集電極電流在放大區始終是基極電流的β倍,β為晶體管的電流放大系數。功率放大器應用了這一點。如果向基極注入小信號,流過集電極的電流將等于基極電流的β倍,然后通過隔直電容將信號隔離,得到B倍的大電流信號(或電壓)。它變成了三極管的放大效果。經過功率放大器的連續電流放大,功率放大器就完成了。
功率放大器通常由三部分組成:前置放大器、驅動放大器和末級功率放大器。
1、前置放大器起輔助作用。它的輸入阻抗高(不小于10kΩ),可以吸收大部分前面的信號,輸出阻抗低(幾十Ω以下),可以傳輸大部分信號。同時,它本身就是一個電流功率放大器,將輸入的電壓信號轉換成電流信號,并給予適當的放大。
2、驅動放大器起橋梁作用。它進一步將來自功率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的電流信號放大,放大成中等功率信號,驅動末級功率放大器正常工作。如果沒有驅動放大器,末級功率放大器就不能發出大功率的聲音信號。
3、末級功率放大器起關鍵作用。它由來自功率放大器的驅動放大器的電流信號形成大功率信號來驅動揚聲器產生聲音。它的技術指標決定了整個功率放大器的技術指標。